时事与社会 科技与数码体育与娱乐 汽车与房产 时尚与健康 游戏与趣闻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尊米首页 > 米友关注 > 体育与娱乐 >

柏林电影节主席:张艺谋变得商业化了更好

时间:2010-02-20 10:05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唐爱明
这是中国人的节日。国内,人们正在欢度中国春节;柏林,中国电影人再次掀起中国文化的热浪,两部由陕西导演制作的电影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这是中国人的节日。国内,人们正在欢度中国春节;柏林,中国电影人再次掀起中国文化的热浪,两部由陕西导演制作的电影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张艺谋、王全安、余男都成为柏林电影节的座上宾,这都缘于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对中国电影充满感情的他,在柏林电影节主会场,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导演要拍自己想拍的才能成功

记者:这一次柏林电影节中国元素很多,两部中国参赛片风格很不一样,一部商业片、一部艺术片。

科斯里克:柏林电影节虽然更倾向于艺术方面,但仍力主将两种类型的电影结合起来,向观众展示多种类型的电影。在中国,有的导演拍摄大制作的商业片,有的拍摄低成本的艺术片。导演应该拍摄自己风格的电影,拍摄他们想拍摄的电影,这样拍出来的电影才能成功。

记者:其实这一次《三枪》入围引起了中国很多人的质疑。

科斯里克:张艺谋拍艺术片也好,喜剧片也好,我们都不在意,如果他变得商业化了则更好,因为中国电影人也知道,做赚钱的艺术片,应该比纯粹想做艺术片更有利。我不觉得这样会损失电影的艺术性,至少张艺谋是不会的。

《团圆》让我们回归家庭

记者:为什么给《团圆》这么多的礼遇,又开幕又竞赛?

科斯里克:今年我们的主题就是家庭,经济危机让我们烦恼,那我们回归家庭,《团圆》对于电影节60周年庆典具有象征意义。德国刚刚庆祝过统一20周年,而这部影片讲述的也是一个家庭分离,最后实现团圆的故事。非常切合我们的主题,王全安的艺术水准也让我们佩服。

记者:余男这次是评委,你还亲自到机场去迎接她。

科斯里克:三年前她主演的《图雅的婚事》夺得金熊奖,这次邀请她来我很荣幸。我很喜欢她,她是个优秀的演员,是中国的艺术片女王。

我觉得张艺谋像兵马俑

记者:你怎么看待中国电影?

科斯里克:除了竞赛片,很多中国电影也出现在各个单元。我们非常钟爱中国电影,它们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展示了中国人的生活,这能加深我们彼此间的了解。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好电影,柏林电影节也更乐于吸收更多的华语片。

记者:这一次中国两部参赛影片的两个导演都来自兵马俑的故乡西安,您知道吗?

科斯里克:是吗?我知道兵马俑,也觉得张艺谋像兵马俑,不过王全安也来自那里,我很意外。谢谢兵马俑。

柏林电影节博客

“红色”的柏林,中国味的电影节

2月19日,阴天。柏林电影节已经接近尾声。

60岁的柏林电影节今年很中国,从柏林电影宫的地毯到电影节主席的围脖(http://t.sina.com.cn),从电影节的标记红,再到电影节纪念品商店。柏林,红色的海洋融化了柏林的寒冬。

昨日,着一身红衣亮相红地毯的成龙,已经坐着他的私人飞机回国内了。他在柏林掀起的热浪,堪称电影节闭幕前的最高潮。这一次来柏林,他还有四位保镖如影随形,派头已经超出了刚刚从柏林离开的莱昂纳多。记者也见识了德国追星族,大老远见到成龙,数十米开外就高喊“JackyChen”,那阵势,那叫一个排山倒海,男的、女的,都纷纷向前递出自己的签名本,想留下他的印迹。

走在寒冷的街头,突然后面传出一声“吼”,一回首,背后的二楼窗户大开,一个壮汉正赤裸着胸膛,对着窗外伸着一个大大的懒腰。也许他们习惯了冷,街头不时还有穿着丝袜的女郎潇洒地走过。德国人跟他们造的车一样,皮实!

冷风刺骨,路过电影节新闻发布会的地方,门口永远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里拿着签名本,注视着每一个从他们眼前飘过的人,生怕放走任何一个貌似眼熟的明星。

张艺谋:把参赛看淡

《三枪》获得柏林电影节竞赛资格,一度被解读为是“张艺谋”三个字帮的忙。而改头换面的《三枪》,在柏林继续了其在中国的“争议”。对于《三枪》能否重复《红高粱》的辉煌,张艺谋表示,《三枪》根本不是得奖类型,到柏林就是跟老朋友聚会。

科恩兄弟喜欢《三枪》

记者:《三枪》的竞赛版做了很大改变,是不是因为国内被骂而改变的?

张艺谋:这是海外发行商的意见,拿掉喜剧、闹剧部分,它就更接近原作一点,偏一点冷幽默。海外发行商只是告诉我哪几段对话过长、哪几段对话翻译后效果不好。根据这种情况我就把电影调整了一下,尽量给它丰富一些肢体语言,除此之外,在重要的情节上让观众有共鸣。听说科恩兄弟看的时候,弟弟就从头笑到尾,觉得很好玩。哥哥就说,怎么可能把原来的故事变成这样,回去跟张艺谋说,我们所有电影都欢迎他来改编。

记者:还在乎“骂声”吗?

张艺谋:无所谓,我习惯了。有一天真要没人说了,我还奇怪。回想到22年前《红高粱》出来的时候,那何尝不是一片骂声,说我暴露中国的愚昧落后,取宠外国人。我第一部电影就会取宠外国人?这也很了不起。

“通知我说参赛,我还吓了一跳”

记者:这一次除了《三枪》,还有另一部陕西电影人的影片《团圆》参加竞赛。

张艺谋:电影节这个平台,今天我们很多的年轻人还在沿用。但是我们也要把它看得很淡,没必要把它就当成功名利禄。在这里你扩大眼界,你看别人的电影,别人看你的电影,看完用平常心来讨论。我觉得人类就是这样子搭起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然后我们还要继续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记者:你觉得《三枪》拿奖把握有多大?

张艺谋:一开始通知我说参赛了,我还吓了一跳。因为三大电影节我去得多了,还当过评审团主席,我知道它根本就不是一个参赛类型。而且我现在这个年龄和身份也不是得奖热点,现在三大电影节都倾向扶持新生力量。

王全安:张艺谋的自我挑战令观众“震惊”

王全安在柏林备受礼遇,2月17日,德国一电视台专门播出了王全安2007年金熊奖作品《图雅的婚事》,18日,王全安又成为德国最著名电台的座上宾。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他经历的最温暖的电影节。

记者:柏林电影节马上就要闭幕了,这一次与2007年参赛相比有什么新的感悟?

王全安:柏林电影节是我一生遭遇天气最寒冷,但也最温暖的电影节。来到这里,我看到很多人为电影而忙活,一部小小的电影可以温暖那么多人。真的很让人感动。不像国内对电影的追求那么娱乐。

记者:看过张艺谋的《三枪》了,有什么评价?

王全安:那天我和卢燕去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张艺谋确实是大胆地挑战自己,也挑战了类型,颠覆了我们的观影习惯。这一系列的挑战,我认为带给观众都应该是“震惊”。我个人的评判,《三枪》不能代表张艺谋导演最好的作品。

记者:说到《三枪》,张艺谋开玩笑说他过了拿奖的年龄,你有何想法?

王全安:拿奖不应该跟年龄有关系,也有很多年龄很大的导演第一次拿奖。我觉得主要看大家对电影有没有热情,对生活还是否敏锐,我们还有多少乐趣是从电影中获得的。

柏林热捧中国美食

“油泼面”赢得集体鼓掌德国厨师学做“佛跳墙”

《团圆》PK《三枪》两部中国影片在柏林“暗战”,《团圆》暂时领先,而在柏林,《三枪》中的“油泼面”、《团圆》中的“佛跳墙”,也引发了柏林的中国美食热潮。

德国观众赞《三枪》“油泼面”最经典

《三枪》在柏林放映的版本与国内放映的版本大有不同。开场波斯人推销大炮时跳的波斯舞、程野和毛毛那段绕口令般的辩论以及小沈阳从实践中总结出“恋爱的三个阶段”全部消失得无踪无影。影片首次放映时,观众第一次集体鼓掌,令人意外的是制作油泼面这个段落。该段落不但没删,还被发扬光大,当小沈阳把面皮转成伞形,而其他演员从左手转到右手,在场的德国观众不断地发出“咦……”的惊叹声。看来,“油泼面”已经成功俘虏了德国观众。

在放映结束的时候,一位在德国生活了10年的华裔告诉记者:“这一段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真的让我特别想家。很多德国观众都在鼓掌,根据我的直觉,这也是《三枪》中最经典的场面。”

德国厨子现场“山寨”《团圆》里的“佛跳墙”

2月17日,100多位观众赴宴“团圆”。德国厨师活学活用,跟着《团圆》学做饭,造出三盘山寨“中国菜”。

第一道上的是油炸花生米。100多名德国观众放下刀叉拿起筷子,一颗一颗地将花生米送到嘴中,一个小时过去了,不少观众还没完全放进嘴里,看似绅士其实着急。第二道号称是中国的“宫保鸡丁”,根本就没对上味。第三道菜是德国版“佛跳墙”。这道在电影中出现过的菜肴,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是道中国福建地区的名菜,取用了海参、鲍鱼、鱼翅、鸡肉等十几种珍贵原料,并以陈酒、姜片、桂皮、茴香等做配料,放在陶质瓦罐中煨制,所以风味独特,誉满天下。但这道菜在德国大厨手下,变成了姜、海参、奶油的综合体,纵使如此,德国观众也吃得是饶有兴趣,但剧组人员吃得却是五味杂陈。

活动一结束,导演王全安就带着助理直奔中餐馆,因为德国“佛跳墙“让人大倒胃口,但这却勾起了大家的食欲,毕竟这在国内是传统的农历春节期间,正是大家忙碌一年要犒劳自己和亲朋好友的最温馨时刻。

影片称侵华战争为日中战争

日本片《毛毛虫》遭质疑

以“家庭”为主题的第60届柏林电影节,同样有不少“反战片”上映,而令人诧异的是两部参与竞赛的反战影片都来自二战时的轴心国,一个是日本,一个是德国,都是本国导演对战争的反思。但是,2月18日,《犹太人苏斯:无良的电影》遭到德国观众一致的嘘声,日本片《毛毛虫》则引起现场媒体质疑。

昔日那部《犹太人苏斯》,是由戈培尔亲自策划的反犹太人的纳粹宣传片,在德国至今仍被禁止公开放映。而《犹太人苏斯:无良的电影》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加入了一些虚构成分。有评论家指责这部电影为了商业目的而歪曲历史。在放映中,现场观众嘘声不断,一位德国观众说,其中布雷多扮演的戈培尔更像是一个小丑,而不是大屠杀的罪人。

而在之前的一天,出自日本的竞赛片《毛毛虫》举行了媒体首映礼,这部反战片中,用了“日中战争”这样的字幕,引起现场媒体质疑。《毛毛虫》用了大量桥段描写二战时期的日本人对于他们“战争英雄”的崇拜之情,导演就此强调了自己的理念:“其实本片的男主角根本不是什么英雄,他就是一个杀人凶手,战争就是各种谋杀的集合,所有的战争都是罪恶的,日本在战争中受到了两颗原子弹的教训,但今天的日本人却又开始忘记历史,军国主义思想又有萌芽,我们必须要保证历史不会重演。”

不过,媒体质疑的是影片开头“日中战争”这样的字幕,就连国外的媒体记者也“不爽”,一位欧洲记者追问:“日中战争这样的说法,显得对抗的两边处于一种对等的状态,但实际情况是日本侵略了中国,你觉得日中战争的称呼妥当吗?”

导演立即表示出自己的悔意:“我之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现在很后悔在片头使用了这样的措辞,后面我将改正这种说法。”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内容关键词:柏林电影节


推荐域名资讯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