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优米网创始人、央视原制片人王利芬的办公地位于CBD某写字楼顶层,办公室里摆满了绿植。有大大的落地窗。藤萝从楼梯上垂下来犹如绿色的帘幔。乍一走入,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这里更像一个屋顶温室,一片绿色,或许这就是女性创业者的与众不同之处。 2009年9月,王利芬从中央电视台辞去公职,成为一名“个体户”。2010年3月17日,她创办的网络电视平台优米网正式上线。这一视频网站被定义为“服务国家和知识群体的网络电视”。她此前在《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做了五年的调查记者,创办了《对话》栏目、恢复创办了经济频道的《经济信息联播》并成为当时第一任总制片人,在此基础上陆续创办了早间节目《第一时间》和中午档的《全球资讯榜》。后来的《赢在中国》以及《我们》栏目更是让她声名鹊起。在这一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她选择了一条出乎众人意料的道路———离开央视这棵大树,自己另辟天地。 没有风投参与 基本白手起家 新京报:你曾在央视的工作中取得很多成功,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而现在你离开这棵大树,会不会有不适应? 王利芬:即使在央视,我也从来没有乘过凉。我是一门心思要做成一件事的人,而不会特别考虑这件事带来多少名和利。我更在意这个事情自己是不是喜欢做。如果我喜欢,会使出最大力量去做,而不是在乎干到最后会有什么回报,努力会不会成功。我在央视每次给台长审片之前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不是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是不是把采回来的最好的东西都编上了?是不是已经没有修改的余地了?这三个问题都是“是”的答案时,才会送去审片。努力到这个程度,所以我没什么可怕的。 新京报:创办优米网有风投参与吗?还是白手起家? 王利芬:优米网的启动资金没有任何风投,而是靠我自己的多年积蓄,还有向朋友们借的钱。离开央视自己创业的消息刚在圈内传开,有意提供投资的,有意投放广告的单位或个人就已源源不断。从离职到现在,主动找到我,谈投资这个网络电视平台的风投大概有七八家。我从中选了一家,目前正在洽谈合作,融资一切顺利,不久后应该就会有消息。 新京报:创办优米网之初你是怎么设计这个平台的? 王利芬:2009年4月份,我去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接受培训,萌生出一个C2C的“好点子”。这个点子让我觉得自己非做不可,就是类似淘宝那样搭建一个平台,让网友在虚拟空间里实现自由交易,只不过交易的不是实物,而是“精神产品”———经验和智慧。 现在经过调整,新网络平台以优米网的形式推出,盈利模式还是传统的靠浏览量换广告。但我仍然认为当初的想法是好的,只是太超前。我觉得用不了十年,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一定会变得可行。 先打造公信力 赚钱放在其次 新京报:除了史玉柱还有其他名人愿意被拍卖吗? 王利芬:当然,还有更多名人愿意“被拍卖”,俞敏洪就和我说,你一年可以拍我个两三次。 新京报:拍卖所得的收入需要和这些名人分成吗?准备投向哪里? 王利芬:除了手续费外,拍卖所得的绝大部分将用于慈善事业,具体使用方向和方法将通过网友投票决定。 新京报:如果优米网最后失败了怎么办? 王利芬:最大的失败无非是优米网无法盈利。我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担忧,一方面是目前优米网每月开销大约几十万,包括房租、宽带、服务器和员工工资,这个投入并不多;另一方面,优米网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网络,而是一个立体传播平台,它的背后是一个节目制作公司。优米网的节目会打造成地方台10点后的一档节目,同时在几十个地方台播出。 目前优米网每一次制作节目都是两路信号录制———一路是磁带,供电视节目制作;一路硬盘,满足网络播放。而未来也会专门为电视打造节目,如此维持公司运转的现金流不成问题。我希望有朝一日优米网能壮大,实现盈利,但是并不急于现在依靠网络盈利。以打造媒体公信力为第一要素,赚钱放在其次。 新京报:作为一家刚刚起步的企业,却未设定盈利目标或者盈利期限,如何赢得风投和广告主的青睐?深厚的人脉,又能够维系多久? 王利芬:我很明白大家投资给自己看中的是什么,大家是多年的朋友,彼此很了解,他们看中我这个人不说空话,说出就要做到,靠谱。 优米刚上线时候,也有老朋友找到我,打算冠名其栏目投放广告。我接受了朋友的好意,但是告诉他们栏目冠名不是现在,不到时候。我不希望一开始别人就出于交情投放广告,而希望是优米网真的很棒、很值,能够给投放广告的客户带来价值的时候,再冠名栏目也不迟。 任何年龄都可以开始新生活 新京报:你以前有过创业的举动吗? 王利芬:优米网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我的首次创业,应该是我第一次离开央视完全自主的创业。我2005年从美国回来,创办了一档全新的节目———《赢在中国》。这档节目是制播分离,也就是说,央视不会给节目组一分钱,只是提供播出平台和时间。我负责做节目,同时还得交给台里广告费、管理费之类,节目刚刚批准给我,等于已经欠了一笔钱。这种运作模式,让我适应了市场的巨大压力。 新京报:《赢在中国》之前有没有想到过创业? 王利芬:在做《赢在中国》之前,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离开央视独立创业。“那时候我在做财经类节目《对话》。当时就有风投建议我出来,说“投资给你做节目”,但我坚决不愿意出来。”自从我做《赢在中国》栏目以来,创业这两个字几乎跟我如影随形。当许多选手因创业的激情、因路上的心酸融进眼睛而泪流满面时,我作为当时的见证人内心的波澜只有我自已才知道。自此之后,创业的愿望在我心头一次次萌升,每每出现一次它就不得不让我要对我的人生发展这样的大问题进行慎重的思考。 新京报:创业对于你这个年龄而言是不是一道坎? 王利芬:任何时候创业都不晚,任何年龄阶段的男女都可以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尤其在在三四十岁时候,这是真正的黄金时间。这时候你有经验、有精力、懂得人生、有思考、有体力。现在60岁退休的人,大部分可以活到80岁,还有20年啊,足以再打造一个人生。 如果一个人四五十岁就丧失前进动力,等退休等养老,那么他的肉体没有衰老,心就已经老了,剩下的时光只是无意义的消耗人生。 新京报:职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劣势吗?比如性别? 王利芬:我曾经说过,上班时候,我除了进女厕所意识到自己是个女人,其他时候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是真事,曾经有一次我和一个同事讨论节目入了神,差点跟着这个同事误入男厕所。后来他拦住我,告诉我“女厕所在那边”。 其实我这话的意思是,职场上,男女都不必过多强调自己的性别,而应在意自己在工作中是否称职。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也不是要抹杀男女之间的差别。但我认为,性别不应成为职场中表现差异的理由。不要因为是女人,你就可以退缩,或者可以将就,可以原谅,可以对自己没有太多要求,这都是我不赞成的。 ■ 链接 创业之初已尝辛酸 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3个小时的聊天时间,能拍出多少价钱?从3月18日10点开始,截至昨日上午10时,在网上最高报价已达123567元。 对名人时间的拍卖是“优米网”的一个新项目,王利芬表示,这很像是中国版的“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用这3小时的时间,可以跟史玉柱聊创业,也可以请他帮你的忙。” 2009年4月份,王利芬赴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接受培训,萌生出一个C2C的“好点子”。“这个点子让我觉得自己非做不可。”王利芬的“点子”类似淘宝,构建一个平台,让网友在虚拟空间里实现自由交易,只不过这个平台交易的不是实物,而是“精神产品”———经验和智慧。举例来说,卖方可以在网上兜售自己可以传授的知识、思想、技术,例如织毛衣、插花或者工作经验等等,而买方则可以通过视频直接向卖方学习,学会之后,通过该平台“交学费”。 这个点子让她创业之心萌动不已,并最终向央视递交辞呈毅然“下海”。可她的“点子”没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网民已经习惯了网络免费,这直接让王利芬“卖精神产品”的网络平台走进死胡同,有人愿意学,没有人愿意付费。在上线两周后,这个“点子”被否决。随后经过调整,新网络平台以优米网的形式推出,而盈利模式还是传统的靠浏览量换广告。 这个创业伊始就遇上的挫折,让她明白了做电子商务,要重视直接用户的需求。 但王利芬依然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好的,只是“太超前”。“用不了十年,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一定会变得可行。”当初那个C2C平台中唯一可行的栏目被保留下来,并成为现在优米网上的热门———名人时间拍卖。 王利芬虽然“下海”,却依然保留着某种理想主义者的特质。她一再强调,优米网的存在意义首先是视频媒体平台,赚钱放其次。 王利芬说,很明白大家投资给自己看中的是什么,“大家是多年的朋友,彼此很了解,他们看中我这个人不说空话,说出就要做到,靠谱。” 责任编辑:晓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