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在网络传开,伦敦奥运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铜牌得主郝运到东南大学报到引发轰动,因为该校校长亲自设宴接待,另外,学校学生也争相要得到郝运的签名。运动员回炉高校继续学习本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话题,他们能否跟上课程,继续学业是否又会耽误训练,学校学生跟风追星能否给运动员带来影响,对此,本报记者昨天专访当事人郝运,在谈到运动员重返大学校园时他深有体会。 气派:大学校长亲自宴请 近两年,体育明星重回大学校园继续学业的事情屡见不鲜,往往他们的回归也成为社会的焦点以及学校上下跟风的对象,学校里上至校长下至在校学生,对于明星的到来都会情不自禁“追星”,这次奥运游泳铜牌得主郝运也不例外,闪光灯咔嚓咔嚓闪个不停、同学激动跑上来握手、校长亲自请吃饭……郝运享受“明星待遇”。 对此,昨天,郝运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也谈到了上述的追星现象:“我这次去学校报到,正好赶上大一新生军训,学校安排我去参观,结果我一进去他们就扑过来要签名,还有些旁观者要和我合影,我差点被挤在里面出不来了。说实话很激动,没想到奥运会结束后自己能有这样大的名人效应,感谢同学的关心和支持。另外,我要重申一点,网上有说东南大学校长亲自设宴招待我,不要把这件事情想的复杂化了,其实校长没有单宴请我一个人,还有我的教练等,我非常感谢校长能够这样关心我,这也是支持体育事业的表现。 ” 现象:体育明星基础弱 运动员赴高校就读是一件好事,但他们也存在着一个共性,比如基础学科薄弱,专业学科又吃不透,著名篮球巨星姚明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姚明就读上海交大,高数曾拿38分的成绩,这也让姚明非常尴尬。另外,国际象棋名将侯逸凡也不擅长理科,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透露过自己担心的问题,“高数到底有多难,自己过不去怎么办? ” 其实运动员所面临的困难,各大高校也都有考虑,课程量身制定,老师一对一对运动员进行定期辅导,昨天郝运也向本报透露了自己的学习计划:“由于国家队运动员的特殊身份,我的课程安排是学校打造的,一学期大概要修30多个学分,10门课程左右,一般都会有专业老师对我进行特定的一对一辅导,我会在每个学期末突击一下,因为平时训练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另外我的英语不太好,我就担心英语四级不能通过,所以从现在起我每天要学习两个小时的外语,加强英语基础。 ” 困难:训练学业很难兼得 其实有些时候,运动员回炉高校并不能由他们自己做主,往往他们需要在训练和学业上做出痛苦抉择,就拿田径项目中的竞走或者马拉松项目为例,他们一天要走上或者跑上几十公里,从早到晚大负荷的训练量,他们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业中去,往往一个结果是,现实与理想脱轨,运动员有心学习却只能化作泡影。 昨天,郝运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透露了自己所担心的问题:“我平时的训练量太大了,一般调整期时一天至少游12000米,备战期一般都是15000米左右,一天要游泳十多公里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所以我平时上课机会比较少,一般都是期末的时候,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帮助我突击一下,我有信心完成学业,眼下我只担心时间是否够用。”不过郝运也表示出自己的决心,对于未来运动员回炉高校的前景还是十分看好:“其实运动员重返大学校园应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回炉高校完成学业应该成为未来的趋势,国外很多运动员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主修的科目也很多,有的人还是硕士甚至博士,所以我们不能做训练机器,在保证成绩的情况下,适当地回到校园学习文化知识,只有这样你才会觉得有满足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