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行业新闻 域名应用/周边 抢注/争议报道 成功交易报道 拍卖叫价新闻域名时事评析 域名商家动态 域名人物档案
返回首页

从谷歌启用短域名G.cn 看国际互联网巨头本土化之路

时间:2007-11-06 08:58   来源:中国网友报   作者:晓雨
两年前,谷歌花了百万美金的天价赎回了域名google.cn,近日,一个只有三个字母的域名G.cn让谷歌打破了自己的纪录,付出了两千万美元的代价。

两年前,谷歌花了百万美金的天价赎回了域名google.cn,近日,一个只有三个字母的域名G.cn让谷歌打破了自己的纪录,付出了两千万美元的代价。这个为中国用户特别定制的网址被谷歌看作本土化的重要步骤之一。有人说,这是个绝佳的域名,方便用户输入,物有所值;也有人说,谷歌应该省着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改善自己的产品,别“整天尽整些没用的”。便捷、好记似乎是这个新域名惟一的优点,不知道此举能让谷歌从百度手里抢回多少用户?

谷歌中国的本土化之路

靠域名起家的蔡文胜凭借着当初花了5万元买来的域名将自己的265公司卖了个好价钱。据悉,谷歌收购265公司的打包价格为两千万美元,而G.cn是该次核心收购的内容之一。谷歌兴奋地将其称为快捷键,意在简化用户的输入。Google黑板报称“再老资格的网民也有输入网址时键入wwww的时候,再忠诚的Google粉丝也难免激动中会生造出gooogle来,更何况那些对英语、对谷歌不那么熟悉的朋友,非逼着大家把Google这六个字母想记清楚打正确还真是不太贴心,是两个o还是三个o?是g在前还是l在前?”

让谷歌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忠诚的Google粉丝对高调推出的域名并不“感冒”,反而对“悄悄进村”的网页快照功能兴奋不已。不少网友在博客上弹冠相庆,奔走相告——“Google的网页快照终于能用了。”

这种用户不买账的尴尬对于Google来说并不是首次遇到。从借战略合作伙伴“赶集网”的牌照进入中国以来,有鉴于其他国互联网企业进入中国的经验教训,Google一直很重视自身的本地化进程,不惜花巨资和法律纠纷请来李开复做副总裁,然而偏偏事与愿违。2006年4月12日,Google隆重宣布以“谷歌”二字作为其中文品牌名称,寓意“丰收之歌”。尽管Google对此颇为推崇,奈何用户多以“俗不可奈”为由对“谷歌”之名持反感的态度。没有中文名称,Google被指责本土化的决心不强;有了中文名称,“谷歌”又受到一些用户的排斥——谷歌深刻地体会到了“里外不是人”的尴尬。而与搜狗的拼音输入法之争更令谷歌的专业精神、创新能力和经营理念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本地化”几乎是所有跨国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必须通过的考验。对于中文搜索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尚不尽如人意的Google而言,面对已然在中国市场上“坐大”的竞争对手百度,要想真正融入中国市场,更快、更好地本地化就更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谷歌更开始频频推出新产品以拉拢用户,使用户量稳步上升,市场份额触底反弹。在移动搜索方面,谷歌通过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合作实现了移动搜索的本地化,截至2007年5月,谷歌的移动搜索已覆盖中国移动的大量用户;在图书搜索上,谷歌联手国新办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推出了向境外推广中国图书的计划;在搜索和内容合作上,谷歌分别和中国网通及迅雷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网页搜索和在线广告上,谷歌与腾讯和新浪结盟,在搜索、在线广告和资讯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在李开复看来,谷歌本地化最大的三个障碍包括:效率的有效性;高低端用户的协调;“法律边缘”的商机。于是就有了北京谷歌中国研究院的组建;就有了以李开复亲自把关招收弟子和谷歌中国编程挑战赛为代表的人才争夺战;就有了中文学术搜索、企业员工博客等一系列产品的出台;也有了google.cn、G.cn域名的开通。

然而就目前而言,Google还是没能比百度“更懂中文、更了解中文”。谷歌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在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百度的份额达为74.5%,而谷歌只占14.3%。

国际巨头的本土化瓶颈

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跨国公司无一不陷入一种两难境地:若独立发展,则业务难有起色、没有生机,而若选择与本土公司合作,却仍然困难重重、前路坎坷。至今还没有跨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先例。雅虎、eBay、MSN无一例外遭到本土企业强劲狙击并全面反超,不得已一再改变在华的合作伙伴和发展战略。

尽管这些互联网的国际巨头们也认识到了本土化的重要性,也在朝本土化的方向努力,但都失败了。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制约了这些国际巨头在中国的发展呢?MySpace罗川认为,这些国际巨头进入中国失败有三大原因,“一是总部不重视中国,二是本地团队无法决策,三是本地团队开发的产品无法获得当地用户的满意。”所以MySpace进入中国之初,就定位于“不是MySpace在中国的分支机构,而是一家完全独立管理和运营的中国本土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而且将服务器部署到了中国,并简化注册流程,优化了用户界面,推出了新版博客、论坛等本土化产品和更加方便快捷的搜索、好友查找等本地化服务。不过目前,MySpace中国模式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还有待考验。

互联网实验室高级咨询经理殷勇认为,互联网行业与文化环境、商业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对本地商业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把握、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能力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关键的竞争要素。由于商业环境和用户需求在持续演变,以服务为核心的互联网必须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因此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应具备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能力。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的短信、网络游戏、网络实名、B2B等最具活力的商业模式,恰恰是在适应本地商业环境下的独特创新,往往在美国互联网领域难以找到对应的模式。而引领这些创新,并取得初步成功的企业往往是中国的创新型企业,而非雅虎、MSN这样的国际巨头。这些创新型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它们熟悉中国市场,决策机制非常灵活,持续创新能力很强。

网友“对牛乱弹琴”在博客中表示,认真了解本地用户的需求,了解本地用户的实际情况,是跨国企业必须完成的功课。真正可能成为门槛的,并不是冠冕堂皇的文化,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你不能向尼泊尔人卖帆船,也不能向爱斯基摩人卖电风扇,这不是文化问题,这是现实问题。”

责任编辑:米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