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在2年前就叫喊着“狼来了”。2年后,狼果真离我们越来越近。 3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任毛伟对《IT时代周刊》表示,要重视IP地址耗尽的严重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IPv4(互联网协议第4版)地址耗尽问题的迫切性和产生的后果估计严重不足。国际互联网协会首席互联网技术官莱斯利·戴格勒也表示:“由于全球网站和网民数量的急速膨胀,网址资源已濒临枯竭。” 据CNNIC分析,按现有每年约2亿个IP地址的消耗速度,以及年约19%的消耗增速,全球剩余IP地址将于2012年前后耗尽。而有着“互联网之父”之称的互联网协议发明人温顿·瑟夫在去年7月访华期间谈及这一问题时更显悲观,他认为“IP地址将于2011年前消耗殆尽”。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依照中国目前的网络发展速度,分配给网民的网址资源将被提前用完,届时国内运营商不得不面临对外高价竞购网址的境地。 日渐短缺的网址资源和全球经济对互联网的极度依赖——两者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尖锐化。在此背景下,令人不解的是,替代IPv4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却进展缓慢。 那么,是业界没有真正意识到IPv6的价值,还是其他因素使得新一代协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危机大过“千年虫” 看似互联网空间疆域无限,能够连接上百亿的终端,并且每分钟可增加无数的新端点。然而,“这个空间并非是无穷尽的。”技术工程师们指出,“互联网确实存在一个边界,甚至它已经开始显得有些拥挤。” 事实上,目前仅剩19%的可用网址资源,这使得现有互联网的前景更为令人忧心。据了解,目前互联网可容纳的IP地址是依据IPv4开发于上世纪80年代,它可分配的IP地址总数是有限的。美国非营利组织互联网协会协议规定的互联网地址最多约为42亿个。而其中约59.7%的网址资源为开发此技术的美国所拥有,且无法再进行重新分配。更值得警惕的是我国仅占全球IPv4地址数量的4%(1.35亿个)。 互联网已超越了人们对通信网络概念的预期设想,转变为所有系统都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设施。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凌教授指出,随着3G和智能化数字家电的兴起,人们势必对网址的需求变得相当迫切,这都造成形势在进一步恶化。同时,从国家层面来看,这一问题将会制约我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影响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稳定。 对此,面对正在进行的3G网络建设和未来数字化家电的普及,国内专家们忧心忡忡。因为自2005年开始,IP地址短缺就主要表现在亚洲,尤其是中国。但毛伟在研究中却发现:我国产业链尚不完善,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国性地址管理分配机制,更缺少相关的规划和投入。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存在大量的机构使用网址倍增手段来缓解IP地址短缺危机,例如使用IP地址翻译器(NAT),即多台电脑使用同一个IP地址接入网络。但由于是隐藏的虚拟地址,这一方法也潜藏了巨大风险。如语音、视频、端到端文件共享等应用都可能因为虚拟地址的存在使网络连接变慢,甚至出现大量安全漏洞。这意味着拖延向IPv6升级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不利后果。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师劳伦斯·奥兰恩显得更为担心,早在10年前他已发出过类似警告。他表示,尽管今天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但IP地址的短缺有可能使整个互联网面临枯竭。奥兰恩警告称,互联网地址短缺面临的后果远远比“千年虫”更为严重。
责任编辑:米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