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网购货不对板、家电售后服务遭遇商家“耍太极”故意拖延……消费者不知不觉中遭遇各种消费陷阱或者“潜规则”。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消委会获悉,从去年至今有关网络购物咨询、举报、投诉案件多达1100多宗,较往年有大幅增长。其中夸大产品功效、网络地址虚假、网购付钱后不发货、网购质量不三包、“网购”公司多虚假等问题的申投诉居高不下。连日来,记者结合消费者的投诉情况,对网购陷阱、潜规则等损招进行了大起底。 卖家报复寄屎 赵小姐从网上购得一款服装,货到后,发现货有些不对板,于是,在网上跟卖家沟通了几句。赵小姐万万没想到,几天后,她收到一个精致的包装盒。打开盒子,里面有一个盒子,再打开,还有一个盒子,再打开,又是一个盒子!这个盒子里面,居然放着一坨屎!赵小姐不敢再唠叨了,因为卖家已经掌握她的地址和手机号码等资料,“万一卖家恼羞成怒,给我寄颗炸弹过来怎么办?”赵小姐自认倒霉。 有网购人士说,寄屎的卖家,不是一个两个。 1 “挂羊头卖狗肉” 描述:在商品描述上大玩文字游戏,或者利用视觉误差,引诱消费者对商品产生好感,但其实商品是“挂羊头卖狗肉” 案例:海珠区消费者罗小姐近日在网上浏览时被一手机广告所吸引,广告号称“手机能无线上网,而且防水、防震,而且功能达到300个”,罗小姐经不起诱惑,汇款购买了一个,但当拿到手机时,却发现手机不过是一款模仿某名牌手机的山寨机,更气人的是,所谓防水防震不过就是在手机外壳上多包了一层硅胶保护膜。 专家点评:利用夸张的广告吸引买家是网购商家的惯用伎俩,因为不能当场验货,许多商家都会吹嘘商品实际没有的功能,有时候商家还会在商品上大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令消费者追讨无据。 专家建议:不要轻信网购广告,网购之前对商品要熟悉,尽量不要购买太过新颖的商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