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域名成功过户,腾讯收购康盛创想已成了板上钉钉。然而谁也没想到,与腾讯相关的qq.cn却被人悄然启用。据网友反映,一家自称为中国联通黑龙江省分公司的网站近日开始启用qq.cn这个域名,并将腾讯网列为该公司的合作伙伴。 记者进行调查,发现在网址栏输入qq.cn时,浏览器会指向一个显示“龙江IDC黑龙江国家数据中心”字样的网站,在该网站首页的上方和下方均有中国联通的logo。另外,当记者点击“合作伙伴”的标签,腾讯网的图标竟赫然在列。对此,中国联通黑龙江省分公司和腾讯网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毫不知情,暂时无法对事件做出回应。 据内部人士透露,有关qq.cn的域名纠纷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下的二级域名全球开放注册,黑龙江数据通信局的刘某在.cn开通注册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就成功将其原有的三级域名qq.hl.cn升级为qq.cn。尽管后来腾讯想通过多种途径来收回该域名,但是始终不成功。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同时催生了一群专以抢注知名域名来谋取利益的“玉米虫”。据了解,像腾讯这样的行业巨头,拥有影响广泛的品牌效应,与其相关的域名早就成为“玉米虫”觊觎的对象。 专家分析,“玉米虫”流行泛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通过域名交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是“玉米虫”抢注域名的内驱力。由于域名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的特点,大多数企业在发现自己的域名被抢注后,也显得无可奈何。他既不能重新注册一个同样的域名,也无权要求服务商注销被抢注的域名,只能乖乖地以数以百倍的代价来向“玉米虫”购买。 另一方面,某些网站经营者抱有急功近利的想法,渴求在极短时间内提升网站知名度,因此常常会主动向“玉米虫”购买该行业知名品牌的相关域名。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给“玉米虫”抢注域名做帮凶。 如何杜绝这群互联网的寄生虫?有媒体报道认为,企业在品牌保护上应当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御工事,这是避免域名落入他人之手的最优途径。 今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对互联网的整治力度,要求国内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网站一律得进行备案。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保护企业域名的作用。针对网站备案可能带来的问题,国内知名IDC服务商中国诺网还专门策划了一个备案专题,力求最大限度地帮助各网站经营者的早日完成备案工作。 中国诺网认为,除了企业本身要做好域名保护,国家相关的法规也该紧跟到位。对于“玉米虫”囤积域名的做法,加强整治力度是必须的。例如,域名交易必须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金额必须控制在某个范围内。同时,对于恶意抢注知名企业的相关域名应该设置专业的机构进行监督和处罚。“要像打击囤积绿豆那样打击‘玉米虫’”有站长说。 责任编辑:晓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