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笔者百度一下“国家顶级域名掀起掘金热”,找到相关新闻28篇,内容基本类似,最完整的是新浪科技 2011年02月07日 11:45 署名“书聿”的全文翻译,现摘要几段: 导语: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称,随着.com域名资源的逐渐枯竭,许多拥有特殊意义的国家顶级域名逐渐开始受到追捧,并掀起了新一轮掘金热。
* 国家顶级域名受推崇:由于很多国家的顶级域名同时还是认知度较广的单词或符号,使之具备了很高的商业价值,而出售这类域名的活动也早已有之……现在 , .me、 .tv、.co(哥伦比亚)等国家顶级域名却逐渐开始加大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力度。
* 两大原因使然:一个原因是.com域名的短缺。已经使用的.com域名超过9000万,而负责出售这类域名的企业表示,剩余的字母组合已经为数不多。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域名系统的开放。“只要不被当做是哥伦比亚的独家域名,.co便有望腾飞。”美国域名咨询公司FairWinds Partner董事总经理约什·伯恩(Josh Bourne)说。
* 更多推广方式:许多企业之所以注册.co和.me域名,只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抢注。有些企业还通过一些新颖的方法来使用国家顶级域名。其他国家的顶级域名也获得了类似的使用方式,包括.at(奥地利)、.cc(科科斯群岛)和.tm(土库曼斯坦)。
* 仍有例外: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希望面向全球推广自己国家的顶级域名。例如,法国就要求.fr 域名的使用者必须位于法国境内。“部分国家希望保持其域名的纯洁性和限制性,但是多数都已经放弃了这一原则,开始寻求额外的收入。”伯恩说。部分负责出售国家顶级域名的企业极力弱化他们与域名所有权国家之间的联系,并将此视为国际化扩张的障碍,但DoMEn 却不以为然。(http://tech.sina.com.cn/i/2011-02-07/11455158418.shtml)
笔者跟踪全球域名产业是从1999年开始,那时为《中山日报》撰文,到2004年主编出版64 万字《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现在《中国域名经济(2004-2010年版)》120 万字也将出版,春节假期7天写完最后一篇“ 中国域名经济学初探”,书稿就基本完成。12年来见证了全球域名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变化,其中最感兴趣的正是域名产品的价值变化,这也是中外域名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回过头来讲一下上面这篇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的文章,有几个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首先,它是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的文章,不是《纽约时报》报纸上的文章,这种文章往往不必遵循《纽约时报》报纸审稿原则去审核,有时就是一篇博客文章(《纽约时报》网络版的中文文章更加纯粹是中国人写、专供中国人看的);
其次,从上述百度新闻28篇文章的传播途径、时间与文章编辑上分析,这是典型的企业产品推广软广告文章,是有公关推手在背后运作;
第三,全球的域名种类有306种,其中:英文类别域名(generic Top-Level Domain,缩写为gTLD)”己批准22种(.post己批准未启用)、国别地理域名(Country Code Top Level Domains,缩写为ccTLD)共251种,国际化域名(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 System,缩写为IDNs)到今年1月底止,己经收到22个国家(地区)共有33个国际化域名。
第四,全球己被申请注册的273种英文域名(gTLD加上ccTLD)已有约2.2亿个,其中.com占去了41%,.de占去7%,加上.net,.org,.uk,.cn,.info,.biz等8个域名注册总数占去了这2.2 亿个总数70%。换句话说,余下265个域名仅占30%,即约6600万个,平均每个域名注册量23 万个。
责任编辑:Ran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