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迎来“移动”时代 春末夏初的北京,一家咖啡馆内,一群年轻人在相机前摆出了灿烂的笑脸,一张张还略带些青涩的脸上满是梦想的光芒。 这个叫做“街旁”的团队正在庆祝自己的一周岁生日。 “一年前,公司刚成立时,租了一个房间做办公室,当时很空旷,就几个核心成员,想坐哪儿就坐到哪儿;2个月后,15个座位就坐满了;再过了一段时间办公室也坐满了,开会只能到前台开。现在,我们搬到了更大的办公室,用户数也已经突破百万。”回顾短短一年的创业历程,街旁网联合创始人杨远骋,这个只有26岁的年轻人,颇为感慨。 街旁是一家从事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业务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目前有50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5岁。 和这些年轻人一样的,是他们所在的移动互联网业——这个正处于成长初期阶段的产业,正在展现出勃勃的生机。 像正午12点的太阳一样火热 乘地铁,坐公车,不少人都举着手机或ipad,看小说,浏览网页,玩游戏; 朋友聚餐,到了餐馆,寒暄之后就是登陆街旁网“签到”;上了菜,第一件不是动筷子,而是掏出手机拍下照片,上传微博; 通过手机购物,“移动”着查看邮件状态; …… 不知不觉间,各种移动智能终端陪伴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多。 “未来10年,互联网将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2009年的这句话正在演化为现实。 从手机网民的成长速度就可见一斑: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2.33亿,2010年底增至3.03亿,而到今年4月底,这一数字已跃升为4.77亿。 考虑到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大关,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随着3G等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我国移动互联网还有着巨大的成长潜力。 正因如此,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行业新宠,各方力量都在大举进入。 一方面,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等各桌面互联网时代巨头早已纷纷启动移动计划,将业务向这一领域拓展,以图延续自己在桌面时代的霸主地位。 而三大通讯运营商也不甘落后,都已投入重金积极部署移动互联网业务。中国移动成为全球第一个开设应用商店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已进军这一业务,并构建起了平台级的产品和运营基地。 更值得关注的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潮正在兴起,一批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也开始崛起,并已成资本关注的热点。 “我们正在进行第二轮融资,这一领域一直是VC(风险投资)机构非常关注的。”火种创始人兼CEO刘子扬说。成立于3年前的火种,是一家致力于移动的SNS(社交网络服务)公司,走过了艰难的岁月,如今已积累超过300万的用户,每天2000—5000人下载使用。“移动互联网领域正在重现当年桌面互联网的创业热潮。”他说。 部分业内人士甚至认为,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造就了一轮赴美上市的“五月潮”后,移动互联网有望成为下一个“五月”热点。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如是判断。UC优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用“密集”和“火热”来概括目前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在他看来,现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竞争也高度密集,这“三高”让移动互联网产业看起来就像是正午12点的太阳一样火热。 当然,俞永福也提醒,当下要注意“泡沫”化倾向,在他看来,就如正午12点没有人种树一样,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并不适合新进创业。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蓬勃成长着的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它所改变的不仅仅是接入手段,也不是桌面互联网的简单复制,“移动互联网让互联网进入新的产业周期。”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副主任许志远看来,它催生出了新的产业形态,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 最直观的改变是移动互联网使互联网的接入终端形态发生变化。如今,移动上网终端数量已经超过个人电脑,正在成为人们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互联网业务及信息也正逐步从以个人电脑为中心向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中心转变。“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已成为影响产业格局、产业掌控权最关键所在。”许志远说。 与此相伴随的是,是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重心、用户消费方式和业务组织模式的重要变化。 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应用商店模式改变了用户使用、购买互联网服务的方式,应用程序与浏览器开始平分用户的业务入口,这一改变意义深远。 苹果成为一个典型案例。数据显示,不到3年时间里,苹果AppStore的程序下载量达140亿,通过iTunesStore已售出了150亿首歌曲,成为全球最大的音乐零售商;iBookstore已下载1.3亿电子书,所有的主要出版商均已加盟。从我国的情况看,应用商店应用数量也已超过10万。 以苹果、谷歌应用商店的爆炸性成长为代表,以终端和互联网为中心、基于接口开放和开发者广泛参与的新的互联网业务模式正在形成。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有助于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及创新的推进。 更为广阔的意义在于,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及工作的方式。人机交互方式日渐多元的便捷,海量满足长尾需求的应用程序,功能强大的智能终端和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与冲击,并逐步从个人和家庭延伸到商务领域。 专家表示,由于移动终端普及率远高于个人电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大大加快整个社会、特别是边远乡村的信息化进程。对于东西部地区和城乡间尚存在较大数字鸿沟的我国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移动互联网是信息产业下一个十年发展的引擎。”俞永福说。 存在创新突破的巨大空间和时间窗口 如将视野放至全球,可以发现,移动互联网增长趋势已相当明显。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研究发现,目前全球范围内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国家和区域皆已纷纷跨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美国为代表、由移动互联网应用巨头、领袖型的消费电子、智能终端企业、富有创造力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构成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雏形已经具备。 反观我国,虽然移动互联网蓬勃酝酿态势也已十分明显,但“总体上仍然处于产业的初步形成阶段,产业形态、格局还不是非常清晰”,许志远介绍说,我国产业链各环节呈阶梯形分布,即网络运营服务处于全球第一阵营,而终端软、硬件处于第三甚至第四阵营,尤其是在关键的终端操作系统、终端核心芯片、移动Web技术方面仍基本处于追随状态。 对终端平台的控制力缺失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此外,刘子扬也担心,桌面互联网时代的抄袭痼疾也有复制到移动互联网的危险,“毕竟被验证过的故事更好讲。” 不过,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专家也表示,我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态势是不可逆转的,且仍存在着相当的机遇——由于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产业规则尚未最终形成,国际格局在不断变幻,我国仍存在创新突破的巨大空间和时间窗口。 对于从业者而言,更大的梦想在于,摆脱在桌面互联网时代我国一直处于跟随和模仿位置的尴尬位置,实现可引领世界的创新。 “我们的技术在成长。”主要负责技术的杨远骋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化,“刚开始时,我们技术上遇到的问题会发现是Foursquare(美国的LBS公司) 几年前已经遇到了的,而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也多是正在困扰他们的,技术上已经开始同步。” 许志远则建议,在新的技术周期中,我国应着力于三大方面的布局:一是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产业体系,特别是终端软、硬件平台和网络平台相关的技术;二是推动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终端整机制造等;三是系统应对移动互联网的监管和安全挑战。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判断,随着3G 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成熟和普及,互联网企业的移动化转型,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将在未来2 年内出现质的飞跃,成为具有实质意义的重量级产业。(人民日报/记者 张意轩) 互联网模式创新加速产业格局重构 随着国内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竞相推出各自开放战略,中国互联网产业正迎来平台开放年,而开放平台将有助于互联网企业资源共享,同时也将加剧产业格局重构。 根据腾讯近日宣布的Q Q开放战略,在登录Q Q后,网民可一键完成从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向其开放平台“Q +”的切换,从而享受第三方应用。腾讯未来还将以A PI接口形式通过“Q +”向第三方应用商提供如内容分享、文件传输、语音视频等核心功能组件,第三方应用商则可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调用,将这些用户使用的核心功能植入到创新应用中,从而直接服务于Q Q用户。 除腾讯外,盛大、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等互联网企业近一年来也都在自身原有业务优势基础上推出了各自的开放平台。早在2010年8月,盛大在线宣布“开发者平台”上线,第三方应用可便捷接入,共享盛大在线的运营、用户资源,并可以将自己的应用或游戏便捷接入盛大开放平台。今年2月份,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公布其开放战略,宣布将和第三方开发者一起在卖家业务、买家业务、无线、物流等领域全面合作。 应该说,互联网巨头们争相开放,是因为它们希望在与更多的人分享它们已有资源的同时,也能为自身建立起更稳固的产业链条。企业总是喜欢把业务做得大而全,但是最终会碰到天花板,不可能做所有东西,而用户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这时就需要第三方,所以说开放平台对用户、平台提供商和第三方来说都是好事。 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说,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业逐渐进入细分市场,并且细分的门槛越来越高,开放对于创业者来说大有益处,因为其产品可以更容易地接入大平台,开放平台是中国互联网的一种模式创新。百度、新浪、腾讯等作为互联网产业链最顶端的流量入口,通过开放平台来分配、调动流量,能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把网站及各种应用团结在周围,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平台开放依靠原有企业优势拉拢开发商,一些开发商也从中获得了成长机会,使得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平台开放吸引开发者只是基础,未来为开发者提供用户行为数据分析要比直接给予金钱更能吸引开发者。 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开放平台战略的推出和实施,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土壤正在发生剧烈变化,这将深刻影响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走向,未来市场格局有望加速向产业链竞争转变。 开放平台的出现让互联网产业第一次出现了劳动分工。以往“注册域名—设立服务站”的标准思路在出现开放平台之后有了转变。现在的格局应该是个位数的平台运营商和平台服务商,剩下几千万家小公司是应用提供商。以往各公司要花大量的成本去挖客户,但现在只需要确保应用本身的质量,剩下的由大平台公司去完成,这种劳动分工形成了公司之间的有机纽带联系。 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竞争已进阶到开放平台和应用产业链塑造,现在平台应用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对各大互联网企业来说,谁能够在平台化进展过程中整合更多资源,谁就能够在市场当中拥有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来看国内互联网企业在开放平台方面仍落后于美国,像SN S、微博、手机应用商店、网络支付、LBS等互联网应用都正处在一个开放的进程当中。 中国互联网企业之前的封闭之战已经落幕,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开放平台之战。开放平台在过去可能只是厂商的一个噱头,但如今行业内都在争先恐后的开放,因为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变成了不开放只有死路一条。国内互联网企业过去的竞争模式是一家独大,做到更多的用户和流量,而未来的竞争模式正转向大的企业做平台,然后大量的第三方开始者通过其平台给用户提供更多应用和服务,这意味着单体式的一站之内的互联网思维的终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