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与社会 科技与数码 体育与娱乐汽车与房产 时尚与健康 游戏与趣闻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尊米首页 > 米友关注 > 汽车与房产 >

潘向东:千亿炒楼资金不会立刻撤走

时间:2010-05-05 15:46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谭志娟
管理层接二连三的重拳出击,使得房地产市场难以保持以往的风光。随着调控措施的不断加强、细化,越来越多的炒房资金不再眷恋楼市。

管理层接二连三的重拳出击,使得房地产市场难以保持以往的风光。随着调控措施的不断加强、细化,越来越多的炒房资金不再眷恋楼市。在失去楼市这个避风港后,这些避险逐利资金有五大去处可逃。但我认为,楼市调控真正“挤”出来的资金量不会很大,估计不到千亿元,相对银行体系庞大的资金量而言微不足道。

资金难从房地产挤出

有市场人士指出,在楼市调控高压政策下,原本活跃于楼市的大量资金,有望部分流向股市,从而对股市形成利好。有一项网络调查也显示,约三成左右有买房意愿的受访者表示,“会将准备买房的钱投入股市”。

这一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从房市撤退的资金是否能大部分涌向股市,现在还不好判断。虽然股市与楼市关系紧密,双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互影响。但是,从近期的股市震荡表现可看出,股市与楼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都有各自的运作模式和运行规律,“跷跷板效应”还有待观察。

我认为,如果没有进一步调整楼市的政策,大部分资金则不会撤离楼市。

中国投资渠道狭窄,为此进入楼市投资的资金很多,大部分资金是长期投资,资金沉淀了下来。短期投资,即炒房资金会有一部分,但是数量不大。

今年1季度,北京房地产交易规模约2000亿元,如果按投资性占比4成来看,涉及资金约800亿元。照此类推,从全国范围来看,选择从楼市退出的热钱会有几千亿元左右,但是目前政策影响的资金可能不足千亿,而且这些钱并不会立刻投入到其他领域中。

当前楼市调控政策仍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只有从体制与制度上着手解决房地产问题,才能导致大部分资金撤离楼市。而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问题的主要手段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物业税等税收调控;二是改变开发商囤积土地获得暴利的盈利模式;三是为国内投资者开拓更多的投资渠道。

投资者关注“小”渠道

不过,除了股市、楼市,投资者也开始关注一些“小”的渠道,如银行理财产品、债券、黄金、股指期货。

来自多家商业银行的信息显示,在最近一个月内,企业和高端理财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等业务,已经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增长。这意味着,资金从楼市向理财产品市场回流的趋势已初现端倪。

债市自今年一月份起出现了小牛市行情,最近可能吸纳了一部分楼市撤离资金。在货币信贷方面,今年两会报告明确提出新增信贷7.5万亿元,对信贷的严控形成“宽货币,紧信贷”的格局,对债市构成支撑。不过,对于后市的债市走向如何,现在不好说,毕竟前期涨了不少。

通胀预期的增强也使得投资者开始购买黄金抵御通胀,保证财富不缩水。随着国际现货金逼近1160美元,截至4月2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5和AU9999现货金以及黄金T+D早盘收高至254元。通胀前景则被认为是主导金价走向的重要原因。

从楼市撤退的资金可能有部分进入了期货市场,但是炒期货风险高,不是普通投资者参与的。

理财产品是最佳途径

在我看来,目前楼市调控才刚刚开始,未来可能还有一系列调控措施继续出台,因此我对今年楼市后市不太乐观。股市对政策太敏感,依据当前市场走势来看,后市情况也不好说。

对于普通投资者,在暂时找不到其他的逐利市场和机会的情况下,从保值增值的角度考虑,银行的理财产品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理财产品相对安全,易控制风险。当前的负利率只是短暂现象,决策层未来会采取加息等措施概率很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投资于目前主流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也高过银行存款利率。事实上,2008年楼市、股市齐齐大幅下挫之后,避险资金纷纷涌向银行理财产品,造成银行理财“井喷”行情。

今年的流动性仍然比较宽松。不过,CPI在7月之前将同比走高,6、7月份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较大。不过,这对于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影响不会太大,因为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还是要高过加息后的利率,而且银行理财资金来源并不是客户用以维持简单生活的储蓄资金。

责任编辑:晓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内容关键词:潘向东


推荐域名资讯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