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创建于1992年。2003年德邦证券成立,复星发力战略投资领域。2007年以来,复星开始重点建设国际化能力。18年一路走来,如今的复星头顶已笼罩着“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的光环。 面对产业加投资模式所取得的成就,郭广昌更强调机遇和纪律,他说,“做个正确的选择不难,难的是坚持”。 “这个(投资)能力怎么达成的?我这十几年,就做了这个事儿,今天还是在想这个事该怎么做。”郭广昌说。 从1992年注册资金10万元的广信咨询(复星前身)起家,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复星)18年来已一步步发展成了一个涵盖房地产、医药、矿业、零售服务、金融、钢铁、战略投资等领域的多元化控股集团。 在咨询业务为复星赚到第一桶金后,复星踏上了令人惊叹的投资之路。1994年,复星医药成立;1998年,复星成立;2002年,复星进军钢铁业,同年投资豫园商城;2004年开始,复星先后投资招金矿业及海南矿业;2008年抄底分众传媒,2010年投资法国地中海俱乐部……有人评价说,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和他率领的复星团队,在行业选择上几乎没有犯过致命的错误,而且善于先人一步逢低介入。 8月底,复星国际(00656.HK)公布了其2010年半年报,复星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06.68亿元,比去年上半年增长近30%。面对产业加投资模式所取得的巨大收益,郭广昌更强调机遇和纪律,他说,“做个正确的选择不难,难的是坚持。”同时,郭广昌并不刻意回避外界对其多元化的疑虑。他说,企业多元发展道路与专一发展道路都需要专业能力。 日前,郭广昌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系统解析了复星多元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他说,复星不避讳向巴菲特学习,今后将按“投资+产业+保险”的思路加速发展,努力打造一家全球领先、专注于投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投资控股集团。 纪律: “我这辈子就这点事” 东方早报:回顾18年的快速发展,2004年对复星来说,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年。2004年,股市大跌,银行又收缩信贷,众多快速扩张的多元化民企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关于当时遭遇的困难你做过很多总结,现在看收获最大的经验是什么? 郭广昌: 2004年对所有民营企业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一年。因为2004年宏观调控比较剧烈一点。2004年我们着重做的就是透明化,然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6年来,无论是在资本市场上,还是在产业上,我们都更加具备竞争力,比如说,我们的南钢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技术的改进、产品提升和竞争力上都有提升。再比如,复星医药近年来在技术开发的投入上大大加强,而且投资的国药控股实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 取得这些成绩无非就是要能够应对整个经济的变化,一个是你自己的抗风险能力要增强,第二个,要得到社会的理解,要运作规范信息透明。我认为企业如果要做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就必须更规范、更透明。 东方早报: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慢慢向多元化发展,复星在多元化的过程中,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郭广昌:我一直在说几个概念,今天还是系统地说一下。第一个,千万不要把多元和专业对立起来,多元企业或者一个综合类企业,所对立的应该是专一,只做一个产业。多元其实更需要专业把握你多元化的企业该怎么运营。当然,一个多元企业的专业能力和一个专一产业的专业能力,是不一样的。 复星作为一个综合类多元企业,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这是我们始终在思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专业能力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个能力,就是投资能力。所谓投资能力就是你要组织合适的团队、选择合适的产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做一个投资,然后在合适的产业、合适的时间里,你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公司、企业、团队,去对其投资,还要有一个合适的价格。 这个能力是怎么达成的?我这十几年,就做了这个事儿,今天还是在想这个事该怎么做,怎样做得让自己各方面能力更强,不要犯错。其实发现事情的对错是很容易的,这个对,那个错,但谁能把对的事情很有纪律性地长期坚持下去?太少了。人总会有放任自己的时候。 第二个,我们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不是被动的投资者,而是要积极管理、参与的。 第三就是要有对接资本市场的能力。什么叫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讲得白一点,就是有些人有钱,不知道怎么赚钱,有些人知道怎么赚钱,但钱不够,对接起来,这就是资本市场。所以我要跟资本市场对接,要跟A股市场对接,要跟H股对接,跟红筹对接,现在我们基本所有资本市场都涉及了,包括发债、长期债、短期债。 但光这三个能力还不够。2007年以来,我们重点建设的就是国际化能力。原来我们三个能力都主要是在国内平台上,现在我们要把这个能力提升到全球的平台。 我全身心的一辈子就一件事,就是把复星提升上去,在全球平台上做,把投资做好,把投资之后的价值提升做好,把对接资本做好,创造更多的价值。我这一辈子就这点事。 投资: “选项目前先选好人” 东方早报:你每一次投资,每一次产业拓展都非常成功,你是怎样筛选行业,怎样选择投资项目的? 郭广昌:宏观思路上,我们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跟市场的状况,要有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处在什么阶段。 这个确定了之后,微观上的筛选,就是一个技术问题了。 首先我要找非常有专业能力的团队。我们如果想做什么工作,第一步就是找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别做,让找到的人去制订标准。比如详细了解这个企业值不值得投资、价值判断怎么样,跟中国经济能不能整合,我们能给它带去什么价值,对方CEO水平怎么样,他们运营中的问题在哪里,存在哪些非常好的空间去提升它,有可能碰到哪些问题,文化上有什么问题,我们该投多少,什么时候投,等等。 比如说地中海俱乐部项目,我们不是先有的项目而是先有的人。地中海项目的第一步我们就引进了一个团队,团队的核心人物在海外连锁企业里做过非常长的时间,然后带领一个中国企业直接到纳斯达克上市的。具备这种经历的一个人,带领一个团队进来之后,他找到了地中海俱乐部这样一个机会。集团觉得这个项目符合复星的发展方向,微观上这个团队具有这种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这样就执行了。 东方早报:这样的团队未来跟地中海俱乐部合作的过程中,参与程度有多大? 郭广昌:我们对这个项目参与程度很高,我们有两个董事在里面,而且我们会积极推动其在中国的发展。复星不是一个被动的投资者。我们哪怕只有5%的投资,我们也是一个积极的投资者。我们对每个投资,都会说我能给它带来什么价值,能创造什么东西给它。如果不能创造价值,只是一个被动财务投资,我们是不做的。 东方早报:所谓的被动投资,可能就是投资与PE的区别。以前你一直强调不是PE,是做长期持有的。这个长期持有的概念,有多长? 郭广昌:可以长到30年、40年,短的话可以是3年、5年。时间并不是我们主要考虑的因素。 我们考虑的因素有三:第一是这个企业有没有发展空间,这个企业本身的领导人有没有能力把企业带到更高的层面。第二个,复星本身对这个企业还有没有支持的价值,我还能不能给它带来价值。第三个,要考虑市场对企业的评估,是过高的还是过低的。 东方早报:但投资原则上还是要退出的? 郭广昌:不一定要退出,没有这个压力。所谓是不是PE,还有一个原因,PE是用别人的钱,我们是用PE的方式做投资,但是用的是自己的钱,这是不一样的。用别人的钱,别人跟你说清楚5年要退出,7年要退出,那当然要退出了。但我们用的是自己的钱,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东方早报:和凯雷也做了一个基金? 郭广昌:那个是有限制的。我讲的是复星集团的主流是什么。你讲的这一块,不是我们主导的、主流的东西。 模式: “未来更接近巴菲特” 东方早报:2007年,复星集团的母公司复星国际(00656.HK)在香港上市的时候,当时对复星的包装词是“中国GE”,你也一直说杰克·韦尔奇、李嘉诚和巴菲特是你的偶像,那么未来复星集团发展的框架,可能会和他们中的哪个企业更接近? 郭广昌:GE也好,长江实业也好,伯克希尔·哈撒维也好,世界上最好的综合类企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讲的这个问题,也是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都要去学习,而不是照搬谁的模式。 比如GE,他们没有一个单一股东在传承,但整个企业能走下来,这是我很想了解和学习的。李嘉诚先生经营的是一个在香港的全球化企业,而不仅仅是一个房地产企业,很值得我们学习。巴菲特从投资角度说,我觉得没有一个比他做得更强。他认为对的事情,他能够很有纪律性地坚持做好,30年、50年如一日,这个就不容易了。 如果说未来复星更向谁发展的话,我们更多会考虑巴菲特这种模式。这也是董事会非常明确的一个方向。我们可能会着重考虑投资加保险、加产业这种模式。 东方早报:倾向于巴菲特的模式,这是不是说明复星未来的模式,将以资本为纽带,而不再是以实业、产业呈现出来的公司的形象? 郭广昌:我只是说跟他有相似性,但不是完全一样。因为完全一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很怕说模式的问题,因为模式一对照,就会有不同。在投资管理上,我们作为一个积极的股东,可能比巴菲特更积极一些。 东方早报: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的保险业务,在这块复星进展如何? 郭广昌:我只能说一点,我们对保险这一块是很有兴趣的。因为保险无非有两个:一个是你对产品的管理,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个就是你对投资的管理,人家把钱交给你,你要通过你对钱的管理,产生效益。简单来说,就是这么回事。 行业: 加强消费类投资 东方早报:在不断拓展投资的同时,其实外面有很多声音在说你的产业可能处在收缩阶段。 郭广昌:投资和产业,不是一个矛盾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投资就是投资产业,无非就是投不同的产业而已。外界所指的产业可能是制造业,从大制造的角度上,复星集团层面现在不会投资太多。 以前我们投资钢铁比较多,但目前来说,钢铁不是投资的主要方向。但并不意味着我不发展钢铁。而是从复星的投资角度出发,不会大力发展钢铁。 东方早报:从2004年以后,这6年来,复星的投资轨迹有一个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的路线,你能明确一下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复星的重点投资方向吗? 郭广昌:投资的重点,是消费内需,是消费的拉升、提升。最近我们重点往消费和消费升级型领域投资,包括加强对保险的投资,对金融服务业的投资,对全球性品牌嫁接中国溢价的投资,包括对地中海俱乐部的投资。 举个例子,就是我们投资分众传媒,它看上去是一个广告业,但却跟中国内需的增长是休戚相关的。现在一般的老百姓,品牌意识越来越强了,就会带动广告业、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其实现在的发展,就是以消费为拉动的,整体中国经济有很大的空间。以前我们制造的东西都卖给别人,现在为什么我们自己不消费?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需求,有这个购买力。所以这是复星投资金额的一个重点转移。 东方早报:现在中国内需市场的增长是非常明确的,你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开始走国际化道路呢? 郭广昌:为什么国际化?其实很简单。复星这么多年,我们已经确立起了一个地位。也就是说,我们让人家感觉到,复星有投资的能力,有跟资本嫁接的能力。但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认为,现阶段还必须建立一个能力,就是国际化的眼光,就是能够在全球范围之内,组织资源的能力,这些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等。这个能力提升得越快,意味着你的竞争力越强。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我们现在引进了很多国际化的人才,我们请美国前财长约翰·斯诺做我们的董事会顾问。 走国际化道路,就是复星集团现在进一步提升自己竞争力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就是要让自己具有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 东方早报:复星18年里的经历,恰恰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回首既往,民营企业到底抓住了哪些机遇,才获得了今天大的发展?展望未来的民营企业,可能会怎么样? 郭广昌:民营企业的发展,一个主轴就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外需出口的崛起。对国内主轴,就是改革开放,资源配置的进一步放大,限制的进一步放宽。很多人在讨论瓶颈、玻璃门现象,其实这不是新鲜的话题。以前让民营企业炒个瓜子都是不可以的,所以现在回过去想想,我们进步真的非常大。 未来,就是继续深化。从制造业角度来说,以前仅仅说低端能做的我都能做。现在是中端能不能让出来一点,高端能不能让出来一点?只要中国人能做的,别人最好就别做了,肯定做不过中国人。 然后就是消费升级了,要做精品,要有品牌,这一块,还有很大的空间。如果具体来说,我们民企馆的16个参与企业,空间都非常巨大。以前日本也是这样的,日本一开始也只相信美国品牌的,现在日本人自己发展以后,民族自豪感起来以后,就觉得自己的品牌最好,一定要穿自己的品牌。大连万达、泰豪科技、欧普照明、华谊兄弟,每一个都有非常巨大的空间。 责任编辑:晓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