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8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江豚的湖南日报岳阳记者站站长徐亚平,为了迅速掀起江豚保护热潮,更好地保护江豚,使江豚真正成为湖南岳阳的“大熊猫”和新名片,他邀约了岳阳市新闻界、教育界、文化界、知识界、科学界等知名人士以及10位渔民,发起成立“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徐担任该会会长。 “想起江豚去世的场景,这几个晚上,我心情复杂,久久难以入眠”,徐亚平说。 为了开展工作,徐亚平自掏腰包,到处举债维持着协会的正常运转,对于举报伤害江豚行为的当事人,他自己拿钱出来予以奖励。 身为记者的徐亚平,还将江豚保护的呼吁通过自己所在的媒体予以宣传,他说,报社领导得知他保护江豚的事迹后,特意为他开设了江豚保护的专栏。 作为湖南民间首个长江江豚保护协会的负责人,徐亚平表示,协会确立了3大攻坚目标:尽快让江豚升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让它成为湖南的“大熊猫”和岳阳的新名片;助推建立省级东洞庭湖江豚保护区;探索实施江豚迁地岳阳南湖保护,让南湖成为举世瞩目的观豚旅游目的地。 即便如此,但在实际工作中,徐亚平的民间协会组织处境也尤为尴尬。 徐亚平说,民间组织没有执法权,没有经费支持,没有一整套机制维持协会的长期运行;再者,政府有关部门在保护江豚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导致重担全部压在民间组织上,“工作开展难度很大”。 “人类已经灭绝了白鳍豚,对不起它们,现在,我们再也不能对不起江豚了,如果江豚灭绝,这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罪过”。徐亚平说,这是自己创办江豚保护协会的初衷。 江豚的命运会否由此转折 受制于洞庭湖航运的影响,保护区的建立并未真正扭转江豚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趋势。江豚保护问题依旧任重道远。 去年年初,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启动洞庭湖江豚考察调查活动时曾表示,针对一些重点水域,应提升自然维护区级别。例如,岳阳市鲶鱼口水域是江豚重要的栖息地,种群数量比较大而且稳定。但是目前水域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法律维护,存在过度渔业、航运以及商业采沙等活动,对豚类栖息地的影响严重,建议当地政府尽快将这片水域列为省级江豚自然维护区。 除了提升维护区级别,多位受访的当地认为,更重要的加强维护区管理,尤其是加强对非法渔业活动的控制和打击力度。建议在洞庭湖中目前的江豚维护区范围执行严格的非法渔业活动控制政策,严格禁止在局部水域从事电捕鱼和使用定置网。 此外,上述受访官员还建议,应在洞庭湖水域选择合适的相对封闭的水域开展江(微博)豚的迁地保护,建立江豚迁地繁殖群体。在远离航道的水域建立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域,开展水环境、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并加强对商业采沙的管理,利用沙坑作为江豚避难水域。 国内一位豚类专家告诉记者,必须要弄清楚事件的原委,调查清楚江豚密集死亡真相,拯救洞庭湖江豚种群已刻不容缓。 4月18日,渔民张建设再次出湖作业,江面上挖沙船马达声依旧轰鸣。他迷茫地望着忙碌不停的江面,疑虑重重:江豚的命运会由此转折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