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域名抢注倒卖,成了一种职业,而且有一个特定名称叫“玉米虫”。虽然此“玉米虫”不如超女李宇春的后援团“玉米”声势浩大,却尽享滚滚财源之实惠。我们三天两头可以看到惊爆新闻:某某域名被抢注,大公司痛失网络地盘;某某域名拍出天价,几百元注册费成本赚回百万美元利润……笔者在撰写本文的时候,就接到一个从广州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一家什么咨询公司,将在北京举办一个域名拍卖会,希望新闻界能给予报道。看来,又有一批致富故事要诞生了。 按照热炒之事必有内幕逻辑,不妨质疑一下,为什么实质就是域名“黄牛”的“玉米虫”成了合法职业?为什么精明的跨国公司频频栽在小小抢注者手里? 普通人买张彩票中大奖的故事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彩票发行机构要用来激励人们踊跃购买。域名的道理与此相同,可以上溯到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它既是每半年发布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权威机构,也因担负互联网地址资源注册管理职责而得以总享域名注册的利益。正是CNNIC推动立法让域名抢注合法化,正是其代理机构不遗余力地号召全社会速速抢注各类域名。所以说,炒作的源头必有利益诉求,那个国外一年轻人用一枚普通别针换回一幢别墅的神奇故事,不也是物品交换网站为炒以物易物概念而“作”出来的么? 这真是新经济的新模式。在此我们不想否定域名抢注的模式,只要善加引导,利益总是最好的动力。要不是那些机构的宣传,很多企业和单位还没意识到在网络世界攻城略地的重要性不亚于现实世界,不知道应该全力保护自己的网上门牌号码;要不是中文域名热潮涌动,高傲的微软也未必肯在新版IE浏览器里为中文上网大开方便之门。 在另一个注册领域———商标注册,最近几天也连连发生轰动事件,“中央一套”被抢注成了安全套,“艺术人生”竟然要做避孕用品。这又是谁在炒作?暂时还不好说,但好笑之余,得提醒央视和所有的单位及个人,赶紧把相关的商标啊域名啊什么的都清理一遍,该注的就注了,这事儿,大度不得。 责任编辑:米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