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纠纷这么快调解成功,还算是幸运的。”12月24日,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吴昱提到四天前调解成功的我市首例网络域名案时,言语中流出庆幸的同时也表示出一种无奈。其背后,故事曲折。 2004年7月29日,为宣传自己开办的机械厂,朱某与我市某信息技术公司签订了《网站制作协议》,约定由朱某提供企业的材料及图片,信息技术公司方面负责域名注册、空间租用、网站制作、网站推广、网站维护等。 到2007年10月的时候,合同到期,朱某又与市区某信息技术公司续签了网站维护协议。可是令朱某没想到的是,今年1月,再次在电脑中输入自己注册的网络域名时,网站突然跳出来一张美女照片,该网络域名竟于2007年10月9日被他人注册,变成国外英文网站。 自己合法注册的网络域名怎么就成了外国网站呢?朱某立即找到信息技术公司负责人陆某。原来,问题最先出在该公司的某位技术员身上。当日,该技术员在对朱某的注册网址进行上网续注时,因操作失误,没有续注成功自己也不知道。而更巧的是,这个网址在第二天就被美国某公司抢注了。待信息技术公司方面发现网址被抢注时,为时已晚。 之后,朱某向信息技术公司提出重新购回该注册网址的要求。然而,因购买资金问题,信息技术公司方面觉得不合算,提出重新申请一个新网址给朱某作为补偿。“重新申请网址,就意味着自己之前印在名片、宣传册等上面的广告得全部作废。”面对自己的损失,朱某不答应。 双方为此僵持不下。今年9月17日,朱某向市中院提起了诉讼。 “这是我市建市以来的首例网络域名案,即使从全国来说,能找到的相关案例也是寥寥无几。”吴昱说,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能找到的相关法律条文不多,这给案件的审理带来了难度。另外,因为考虑到计算机域名作为一种商业标识,被他人抢注后给实际权利人所造成的损失难以衡量,于是从案件一开始,他们便努力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在调解过程中,信息技术公司方面也积极采取了补救措施,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时机,通过与美国抢注域名的第三方成功谈判,把原先5万元人民币的回赎价格降到了1万元,相比国内其他网络服务商在美国回赎域名的价格要明显低很多,为调解协议的达成奠定了基础。 最后,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由信息技术公司方面将购回的域名返还给朱某,并无偿为朱某维护该网站域名至2009年9月底等。 “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遇到金融危机,该网络域名就不可能以1万元的低价被赎回,那么,这起纠纷就不可能这么快得到解决。虽说这是一种运气,可这样的运气,本身也是一种尴尬。”吴昱向记者分析道,该案中,引发这起网络域名纠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公司方面对域名疏于维护,而导致域名被美国第三方抢注,朱某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事实上,这样的“疏忽”是可以避免的。这一点,对于我市目前正在执行网站制作协议的公司、企业、个人来说,值得引以为戒。 责任编辑:米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