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的想法始于2004年。那一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拍摄了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我的父亲邓小平在法国历时5年多艰辛而坎坷的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道,最后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我们全家人看完这部电影后,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仅仅宣传邓小平一个人赴法勤工俭学的经历是远远不够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寻求新理想、新生活的一种尝试,是一代人、一批人的经历,应该再拍摄一部《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全面、立体地再现这一代人的经历。 父亲邓小平生前谈起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经历时,话题也总离不开他的同学和战友们。他常常谈起周恩来、陈毅、聂荣臻、李富春、李维汉、李立三、何长工、傅钟、李卓然、萧三,谈起在新中国没有建立以前就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蔡和森、向警予、王若飞、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他曾告诉我们,他们那个时候生活很艰苦,只能吃面包、煮点面条。但他们那时候的人不搞终身制,没有地位的观念。比如说,在法国,赵世炎比周恩来地位高,周恩来比陈延年地位高,但回国后陈延年的职位最高。大家都不在乎地位,没有那些观念,就是干革命。他说,这就是早期共产党员的特点。他还感慨地说:“在那个时候能够加入共产党就不容易。在那个时代,加入共产党是多大的事呀!真正叫做把一切交给党了,什么东西都交了!” 父亲生前还常常谈起他和同学们、战友们之间亲如手足、甚于手足的友谊。1975年他回访法国时,特意用自己的出差补助买了一批新鲜的牛角面包带回国,分送给那些曾经留法的老战友们。 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能够制作完成并能顺利播出,首先要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共青团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领导。在这部电视剧筹拍之初,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冷溶主任和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就亲自听取了我们有关亲属的汇报和意见,当即就表示大力支持。在此之后,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共青团中央一直倾尽全力支持这部电视剧的创作和拍摄。中央文献研究室将他们掌握的大量活生生的、宝贵的关于留法学生勤工俭学的资料都提供给编剧。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他们就从政治、历史史实和细节方面对编导进行了很多的指导和把关。电视剧第二次修改完成后,他们再一次逐集审看。在此,我要对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领导和同志们为此剧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表示真诚的感谢。 在此,我还特别要向中共江苏省委和江苏电视台表示感谢。没有他们对这部电视剧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这部电视剧是不可能完成的,也不可能达到这样高的政治和艺术水准。 为了拍摄这部电视剧,江苏电视台的同志远赴法国进行实地拍摄。最为难得的,电视剧初编完成后,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领导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按照这些意见,很多内容、场景都必须要重新拍摄。江苏电视台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计代价,又重新把主要演员请回来,进行了补拍。他们这种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真是绝无仅有。所以,在此,我要向摄制方的编导、演员和每一位工作人员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9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告别祖国和亲人,踏上了留法勤工俭学的道路。他们到达了法兰西的土地,在那里求学、勤工,进行了社会体验和实践,最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并为此奋斗终生、矢志不渝。他们的青春是绚丽的,他们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作为他们的家属,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热爱他们、崇敬他们,我们更加怀念他们。 1993年1月3日,父亲邓小平在浙江杭州给他的几位孙辈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就看你们的了。我16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十六七岁就上台演讲。在法国一呆就是五年,那时连话都不懂,还不是靠锻炼。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做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 父亲这段话,是写给他的孙辈的,也是写给我们这些留法勤工俭学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晚辈的。 责任编辑:admin |